寶積經
讚菩薩功德
接著說讚菩薩功德,因菩薩福德無量無邊,故以譬喻因緣來說。
要讚嘆菩薩的功德,令人起信生敬。
在十二部經裡有譬喻就約比喻說,因緣就是舉述事由。
在譬喻的讚說功德中,共十九喻,分為九類:
一、 地水火風
二、 月日
三、 師象
四、 蓮華樹根流水
五、 山王國王
六、 陰雲
七、 輪王摩尼珠
八、 同等園
九、 咒藥糞穢
前已述說到蓮華術根流水,接著說山王國王
(十二) 山王喻:「如須彌山王,忉利諸天,及四天王,皆依止」而「住」。
「菩薩菩提心」也是這樣「為薩婆若所依止住」。
菩提心為因,一切智為果果依因立。
大地中最高最勝的,是須彌山頂的帝釋;
一切眾生中最尊勝的,莫過依菩提心的佛菩提了。
(十三) 國王喻:如有大國王,臣力故能辦國事。 菩薩智慧亦復如是,
方便力故,「方便將出畢竟空,嚴土熟生」就「能成辦一切佛事」
(十四) 陰雲喻:譬如天晴明時,淨無雲翳,必無雨相。寡聞菩薩無法雨相,
亦復如是。譬如天陰雲時,必能降雨,充足眾生。菩薩亦爾,
從大悲雲起大法雨,利益眾生。
(十五) 譬如隨轉輪王所出之處,則有七寶。主兵臣寶、主藏臣寶、
女寶(王后)、象寶、馬寶、珠寶、輪寶。
菩薩出世時,也有七寶─(三十七道品)
- 四念處(身受心法)
- 四正勤(已生惡令永斷、未生惡令不生、未生善令生、已生善令增長)
- 四神足(欲、精進/勤、念/心、思惟/觀)
- 五根(信、精進、念、定、慧)
- 五力(信、精進、念、定、慧)
- 七菩提分(念、擇法、精進、喜、輕安、定、捨)
- 八聖道分(正見、正思惟、正語、正業、正業、正精進、正念、正定)
(十六)摩尼珠喻:譬如隨摩尼珠所在之處.則有無量金銀珍寶。菩薩亦爾,
隨所出處,則有無量百千聲聞辟支佛寶。
(十七)同等園喻:如忉利諸天,入同等園,所用之物皆悉同等。菩薩亦爾,
真淨心故,於眾生中平等教化。
(十八)咒藥喻:如咒術藥力,毒不害人。菩薩結毒亦復如是,
智慧力故,不墮惡道。
(十九)糞穢喻:如諸大城中所棄糞穢,若置甘蔗蒲桃田中〉則有利益。
菩薩結使亦復如是,所有遺餘,皆是利益,薩婆若因緣故。
上喻說菩薩有煩惱而不為害;下喻說菩薩有煩惱,才能成佛。
上在讚說菩薩功德,共十九喻。
寶積經
讚菩薩功德
接著說讚菩薩功德,因菩薩福德無量無邊,故以譬喻因緣來說。
要讚嘆菩薩的功德,令人起信生敬。
在十二部經裡有譬喻就約比喻說,因緣就是舉述事由。
在譬喻的讚說功德中,共十九喻,分為九類:
一、 地水火風
二、 月日
三、 師象
四、 蓮華樹根流水
五、 山王國王
六、 陰雲
七、 輪王摩尼珠
八、 同等園
九、 咒藥糞穢
前已述說到蓮華術根流水,接著說山王國王
(十二) 山王喻:「如須彌山王,忉利諸天,及四天王,皆依止」而「住」。
「菩薩菩提心」也是這樣「為薩婆若所依止住」。
菩提心為因,一切智為果果依因立。
大地中最高最勝的,是須彌山頂的帝釋;
一切眾生中最尊勝的,莫過依菩提心的佛菩提了。
(十三) 國王喻:如有大國王,臣力故能辦國事。 菩薩智慧亦復如是,
方便力故,「方便將出畢竟空,嚴土熟生」就「能成辦一切佛事」
(十四) 陰雲喻:譬如天晴明時,淨無雲翳,必無雨相。寡聞菩薩無法雨相,
亦復如是。譬如天陰雲時,必能降雨,充足眾生。菩薩亦爾,
從大悲雲起大法雨,利益眾生。
(十五) 譬如隨轉輪王所出之處,則有七寶。主兵臣寶、主藏臣寶、
女寶(王后)、象寶、馬寶、珠寶、輪寶。
菩薩出世時,也有七寶─(三十七道品)
- 四念處(身受心法)
- 四正勤(已生惡令永斷、未生惡令不生、未生善令生、已生善令增長)
- 四神足(欲、精進/勤、念/心、思惟/觀)
- 五根(信、精進、念、定、慧)
- 五力(信、精進、念、定、慧)
- 七菩提分(念、擇法、精進、喜、輕安、定、捨)
- 八聖道分(正見、正思惟、正語、正業、正業、正精進、正念、正定)
(十六)摩尼珠喻:譬如隨摩尼珠所在之處.則有無量金銀珍寶。菩薩亦爾,
隨所出處,則有無量百千聲聞辟支佛寶。
(十七)同等園喻:如忉利諸天,入同等園,所用之物皆悉同等。菩薩亦爾,
真淨心故,於眾生中平等教化。
(十八)咒藥喻:如咒術藥力,毒不害人。菩薩結毒亦復如是,
智慧力故,不墮惡道。
(十九)糞穢喻:如諸大城中所棄糞穢,若置甘蔗蒲桃田中〉則有利益。
菩薩結使亦復如是,所有遺餘,皆是利益,薩婆若因緣故。
上喻說菩薩有煩惱而不為害;下喻說菩薩有煩惱,才能成佛。
上在讚說菩薩功德,共十九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