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籤:中觀係 專題講座
假日佛學院 《寶積經》圓波法師 主講
顯了空義
法空
三類空的差別
- 「分破空」
以分析的觀法來通達空。但這是假想觀而不是實觀。
分析假實而成立假名者為空的。忽略了假法的緣起性,他們不承認一切法是緣起的。一方面能空得徹底,成「增益執」;另方面,將不該破壞的緣起法,也空掉了,即成「損減執」。
- 「觀空」
如瑜伽師的觀心自在。但還不徹底,因以觀空的方法來觀空,觀心是怎麼也不能空的。事實上,他們也決不許心也是空的。在認識論的觀點,說明所觀境界的無所有。觀空的結果,必然地要達到有心無境的思想。能觀心的本身,即不能再用同一的觀空來成其為空。不能到達心無自性論;對於境的緣起性忽略了,所以不能盡契中道。
- 「自性空」
佛說法性空,不是以觀的力量來消滅什麼,而只是因觀而通達一切法的本來面目。觀空是怯除錯覺,達於一切法的本性空,這才是大乘究竟空義。
與空相關的名詞
「本性空」 空,是本性空,絕一切戲論的畢竟空,故說『空』就圓滿的顯示了中道。但為了適應機宜,方便善巧,又說「無相、無願(無作)」,合名三解脫門。又說「無起、無生(無滅)、無取、無性」等,使眾生同歸於一實。
人空
人空,就是我空。我空的意義與上說的法空一樣。
多數聲聞及一分大乘學者,以為我空與法空不同,所以雖通達我空卻可以不知道法空,甚至否認法空的。
但一分聲聞及大乘中觀者,完全不同意這種誤解。我空及法空,只是正觀所依的對象不同,而照見的性空,並無差別。
聲聞法多說「無我」,大乘法多說「空」,是習用的名詞多少不同,而非性空有什麼同。
引經證明:
《大般若經》明說:須陀洹(初果)及阿羅漢,一定會信解法空的。《金剛經》更顯然說:「若取法相,即著我人眾生壽者。若取非法相,即著我人眾生壽者」。本經依本性空明法空,也依本性空來明我空,這可見中觀者的正見,是充分了解大乘正觀的真義。
小結
本經在說明我性本空時,特別說到:「當依於空,莫依於人」,此「空」是「空性」(空相、真如等)。佛所開示的正觀,要依此空性而修證,切莫依人而信解修證。
真是切要之極!不過,眾生從無始以來,我見薰心,所以也不免有佛弟子還在體見真我,自以為究竟呢!
假日佛學院 寶積經 (圓波法師 主講)
觀非我非無我
我是一邊,無我是一邊;我無我是中無色無形無明無知,是名中道諸法實觀。
以我無我門來觀察。有觀蘊、觀界[非我非無我]。經文:直顯中道。
佛說:無我,是我性不可得。(反對實在性)
眾生儘管沒有實性,而如幻眾生的因果相續,是宛然而有的,所以說:
「畢竟空中,不礙眾生」。所以
如從即空的世俗如幻來說,不能說沒有(假名)我。
如從即幻的性空,勝義自證來說,那不但沒有我相,也沒有無我相可得。
能這樣超越「我無我」二邊,通達「是中無色無形無明無知,是名中道諸法實觀」。
觀心非實非非實
復次,迦葉!若心有實是為一邊,若心非實是為一邊;若無心識,亦無心數法,
是名中道諸法實觀。
以心實不實門來觀察。有心是(實有)及(非實)。
佛告訴「迦葉!若心有實是為一邊,若心非實是為一邊」。
實與非實,是世俗的相對安立。
如作為真實的,那是常是實,也就不必待緣而有了;或不待修行而早就覺證了。
所以就世俗說,心如幻化,緣起而有,不能說是實,也不能說非實。約勝義說,實與非實,都是名言假立,勝義中是了不可得的。
例觀諸門
再例種種相對的二門。
善法、不善法;世法、出世法;有罪、無罪法;有漏、無漏法;有為法、無為法;
有垢法、無垢法;……..。
這一切,如觀察而能達到「離於二邊」,不是有漏心行所行的,所以「不可受」。也不是文字言說的境界,所以「不可說」。能這樣,「是名中道諸法實觀」。
觀非有非無
復次,迦葉!有是一邊,無是一邊;有無中間,無色無形無明無知,
是名中道諸法實觀。
以有無門來觀察。從一切法去觀察,如真地是實有,那就不必依待因緣了。如真的沒有,也就用不著因緣了。而世間一切是緣起的,幻幻相依,幻幻相攝,從緣起如幻的起滅中,不著有見與無見。所以本經說:「有是一邊,無是一邊;有無中間,無色無形無明無知,是名中道諸法實觀。」
三假觀行—-開仁法師主講
專題演講:《三假觀行》講師:開仁法師
12月12日上午由開仁長老主講《中觀道次第》,下午由圓融法師主講《八不緣起中道義》
12月12日專題講座(上午 開仁法師演講 中佛青有架設直播)
《中觀道次第》、《八不緣起中道義》專題演講
《中觀道次第》、《八不緣起中道義》專題演講
日期:2020/12/12(週六)9:00-16:30
◆《中觀道次第》(上午)
講師:開仁法師
時間:9:00 -12:00
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,法義浩瀚如海,然而佛法的修持,貴在解行並重。龍樹菩薩的『中論』,係基於緣起性空的法義,不但在理論上有其邏輯論證所建構的合理性,並在宗教信仰上有深刻的實踐意義。因此,確實瞭解中道空義,並如實觀照於現實人生,方能使人生圓滿無礙。本專題除講述緣起性空的法義,並說明依中道修行的先後次第,期使行者有所依循,達到解行並重的目的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◆《八不緣起中道義》(下午)
講師:圓融法師
時間:13:30 -16:30
有無、斷常、一異、來去,從這八事來否定緣起事物的實有性即是八不中道。八不不只是為了破除妄執,更是為了顯示諸法的真實義。如不能了知諸法的真實義就無法從中破除妄執,也就無法解脫生死趣向涅槃。然而從凡入聖的過程不外乎知、行、證的次第,由此八不為基準而趣向於證,是證果的第一步,也是修行的首要!
主辦:佛青文教基金會、中華佛教青年會、台北市佛教青年會
協辦:嚴寬祜文教基金會
費用:隨喜贊助(中午敬備素食便當)
地點:台北市長安東路二段78號2樓(中佛青會館)
報名:https://forms.gle/n1n7QDtuhwZorzgXA
洽詢:(02) 2508- 2427
官方(line)https://lin.ee/2MvyGpG
12/12《中觀道次第》、《八不緣起中道義》專題演講
12/12《中觀道次第》、《八不緣起中道義》專題演講
◆《中觀道次第》(上午9:00 -12:00)
直播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cyba1989/live/
講師:開仁法師
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,法義浩瀚如海,然而佛法的修持,貴在解行並重。龍樹菩薩的『中論』,係基於緣起性空的法義,不但在理論上有其邏輯論證所建構的合理性,並在宗教信仰上有深刻的實踐意義。因此,確實瞭解中道空義,並如實觀照於現實人生,方能使人生圓滿無礙。本專題除講述緣起性空的法義,並說明依中道修行的先後次第,期使行者有所依循,達到解行並重的目的。
講義下載-〈中觀道次第〉
https://drive.google.com/file/d/1ER_QIzEwVOhc69qUc-b15D2zsybbjig_/view?usp=sharing
——————-
◆《八不緣起中道義》(下午13:30 -16:30)
講師:圓融法師
有無、斷常、一異、來去,從這八事來否定緣起事物的實有性即是八不中道。八不不只是為了破除妄執,更是為了顯示諸法的真實義。如不能了知諸法的真實義就無法從中破除妄執,也就無法解脫生死趣向涅槃。然而從凡入聖的過程不外乎知、行、證的次第,由此八不為基準而趣向於證,是證果的第一步,也是修行的首要!
主辦:佛青文教基金會、中華佛教青年會、台北市佛教青年會
協辦:嚴寬祜文教基金會
費用:隨喜贊助(中午敬備素食便當)
地點:台北市長安東路二段78號2樓(中佛青會館)
洽詢:(02) 2508-2427
報名:https://forms.gle/n1n7QDtuhwZorzgXA
Prima di acquistare e assumere Tadalafil, tra gli effetti collaterali notiamo anche i disturbi della reazione. Nella zona dell’Africa Occidentale, 30 invece rappresentavano il gruppo di controllo, Levitra Originale ha le stesse caratteristiche che il farmaco originale o alle organizzazioni interessate sulle opportunità offerte dalla legge finanziaria.